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和安永是享誉世界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基本上代表着会计界与审计界的权威。
根据2005年8月5日的《国际金融报》报道,在中国财政部发布的第11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中公开对普华永道中天会计事务所进行了批评;同时,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因科龙事件而受到关注,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4年度会计报表中,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据一些专业人士介绍德勤在2002年和2004年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证监会调查的问题并不相关,这使德勤的诚信受到严重质疑。在经过了10来年的发展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经营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
随着国家审计署掀起的审计风暴,将诸如中钢集团虚增销售收入近20亿元等众多央企的财务乱象一一抛出,作为众多国内“中字号”集团审计机构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却哑口无言。相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经营素质日益下滑的发展趋势下,其每年所创造的利润额却不断攀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2011年甚至刷新了在2008年创下的1010亿美元的纪录,达到了创记录的1030亿美元。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广州财税代理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却无法做到客观、独立地评价,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经营之本。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都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人才,精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他们孰不知这种失信行为的危害吗?可见,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失信行为频发的现象并不是他们不知,而是存在着其他更具诱惑力的东西在吸引着他们,或者说他们这种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远不及其所带来的收益。
具体来说,造成会计师事务遭遇诚信危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巨大的利益诱惑。按照经济学论的阐释,人不但是社会人,还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是经济人的一种天性。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说过:有200%的利润就足以让人们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可见,利益驱动往往是人们铤而走险的根源。目前,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次年报的费用大约为20-50万元,收益相当可观,是事务所利润最丰厚的一项业务,可这些钱并不是轻易就能拿得到。在我国,上市公司掌握着审计机构的选择、续职等关键环节,甚至连审计费用标准也由上市公司说了算。而当今,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会计师事务所担心,若不协同作弊,一旦得罪了这些上市公司,就无法获得可观的审计费,甚至连一些旧客户有可能被对手抢去。为了生存,抢占市场和扩大规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丧失了中介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丧失了应有的诚信,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现象,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予以妥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第二,会计信息造假所付出的成本代价与其所带来收益的不对称。可以说,只要造假成本小于造假收益,会计师事务所就有违规的理由和冲动。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造一次假,就可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到账。而一旦案发,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所受的最终处罚比较轻,相对于几十万元的收入来讲,是比较划算的,这也正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一再犯案的原因。所受的处罚轻并不意味我国的相应法律规定的不严厉,而是因为案发后,人情关系多,处理的伸缩性大。其实,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师事务所造假的惩罚还是相当严格的。但实际上,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几乎都未受到严惩。从某种意义上讲,执法不严,其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违法行为本身。因为它让人有一种作假后的后果不过如此而已的心理,从而轻视法律的威慑力。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的组建形式增加了作假动机。目前,在我国的注册行业中,9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这种形式使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承担的责任过于轻微,不利于从组织形式方面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而一旦采用合伙制,则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师作假造成损失,那么,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赔偿其损失。这无疑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成本,其作假时要权衡利弊,不敢轻易作假。